课件编号3627729

公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课件(27张) (2份打包)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355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份,27张,课件,教案,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2)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对经济体体改革的全面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引入 通过对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阶段的回顾,特别是文革的动乱局面的出现,思考中国经济走向何处去 (插入图文视频资料等引入) 活动2【讲授】新课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的背景:历史的徘徊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请思考:1、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上确定转移的 2、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呢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2、基本内容 (1)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转移: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决定: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等)。 3、 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政治思想路线、对外政策、工作重心 (2)历史性转变: (3)光辉标志:时代的巨变,社建的新时期。 (4)新时期的“遵义会议”,领导集体的形成。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基本问题: (1)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 (6)必要性:计划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思考: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 2、农村的改革是怎样进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农村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2、改革的过程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1)原因: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 (2)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 (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 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改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形式。 (3)意义:变革、调动、改变 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如长期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