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28867

第9课 新文化运动42p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284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新文化运动,42p
  • cover
课件42张PPT。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一、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教学目标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9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思想文化: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启蒙思想 进一步传入政治: 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内:袁复辟帝制寻找出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根本原因1914年袁世凯祭孔祀天袁世凯倒行逆施, 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影响强烈;二、新文化运动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 9 1 5民主 科学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新青年》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6年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北京大学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宗旨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固守中国的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好的。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民主 科学《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陈独秀 1915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1916年发表《孔子与宪法》《青春》李大钊(1889—1927)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中有物”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周树人)鲁迅《孔乙己》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鲁迅三、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列宁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庶民的胜利》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四、新文化运动的作用: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他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