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6张PPT。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一二一、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1.指导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措施。 (1)颁布和实施了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2)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一二二、我国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1.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治理措施与效益。一二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范围。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原因。 历史上由于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大兴土木等原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一二(3)措施。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4)效益。 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15%,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一二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水灾原因。 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暴雨频繁。 (2)治理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 (3)目标效益。 提高淮河流域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发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思考讨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减灾工程有哪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减灾工程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治热带风暴、风暴潮侵袭和海水、海浪对海岸的侵蚀。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材料 20世纪,长江流域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1999年等多次特大洪水,历次大洪水都造成了重大的灾害损失。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流域初步建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以及蓄、引、提水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和抗旱体系。同时,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有效遏制了长江中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状况。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 (1)为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分别对长江的不同河段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提示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修建水库等;中下游:裁弯取直、加固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治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有作用?为什么? 提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有显著作用。因为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的组成、实施和效果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1】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图甲)与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图乙)。 图乙 图甲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列举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对策。 解析:洞庭湖面积的减小,主要是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围湖造田引起的,所以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措施应该是退田还湖以及加强河流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等。 答案:退田还湖;加强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长江流域多洪涝灾害? 提示(1)自然因素:①长江流经的大部分地区是气候湿润地区,水源补给丰富。②长江水系的特点是流域面积广,支流多,且南北对称。③异常的气候。在一般的年份,随着雨带的推移,长江南北干支流和上游的雨季、来洪时间错开,使干流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特大洪峰。但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和上游同时来水,多股洪流叠加在一起,势必出现特大洪水。 (2)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