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38183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词两首》教案(2)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23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第二单元 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 词的格式。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欣赏《忆秦娥 娄山关》 一、导入新课 简介写作背景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 娄山关》。 二、作品欣赏 1、齐读全诗,初步感知这首词的意境。 2、赏析词的上阕 (1)概括上阕内容:描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2)赏析角度: A 行军的自然环境:西风、雁鸣、白霜、淡月--清寂苍凉 请学生把这些富有云贵高原特色的景物用描述性的语言连缀起来,要能体现凛肃、静冷的气氛。 B 红军出征的情形:马蹄声、军号声--刚劲悲壮 请学生品味“碎”、“咽”二字的表达效果。 “碎”:“细碎”的意思,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 “咽”:写出了军号声干涩断续,表现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显示出面临严酷战情、成败在此一举的庄严肃穆气氛。 C 主旋律--由画意和乐感相互融渗而化成的沉郁悲壮的感调。 再读课文 三、课堂总结 这首诗的上阕以它沉郁刚劲的庄严与肃穆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但词的下阕更以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魄雄浑的图景震撼了世界,让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的上阕。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一,进一步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体会诗歌雄浑开阔、奔放豪迈的风格。 第二课 一、背诵词的上阕 二、赏析词的下阕 1、朗读词的下阕。概括下阕的内容:写攻占娄山关的胜利和胜利时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赏析角度: (1)揣摩中心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蕴,品读领悟。 大意:不要说这雄伟险要的娄山类真像铁一般地难以攻破,如今红军迈开脚步重新越过。 写娄山关之险要,是为了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艺术地反映了遵义会议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介绍毛泽东自注: 长征万里,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2)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艺术效果。 表达方式:写景、抒情。娄山类的胜利,红军上下的沉郁心情一扫而空,那喜悦的心胸真像大海起伏难平,胜利的情怀像残阳那样火红壮丽。 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艺术效果:这是全词最为光彩照人的两句,放在整首词的结尾处,势如撞击洪钟,大声远去,余韵悠扬,使词的审美境界为之升华,艺术魅力大增。 三、课堂小结 毛泽东的诗词,具有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具有一种俯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的人格和胆魄。 四、作业 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2 .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过程: ㈠导入:由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 教师补充:诗歌特点: ⑴具有强烈的感彩。 ⑵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语言精练。 ⑸押大致相同的韵。 ㈡初读全词: ⒈检查预习、正字正音、完成练习P1第一题。 ⒉听录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