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人民教育-出卷网-《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 8 课 辛亥革命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包括多媒体等。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视频:“《十月围城》片段” 老师:《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包括商人、戏班班主、富家少爷、乞丐、车夫、学生、赌徒、街头小贩甚至乞丐等,为了保护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勇于牺牲自我的故事。他们要保护的这个人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最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为什么这些英勇的义士们愿意牺牲自我去保护孙中山呢?我们就要从他这一生所建立的功勋说起。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投身革命 阅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孙中山为了革命,做了哪些努力? 1、创立兴中会 成立同盟会 老师:1905年,孙中山又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创建人: 孙中山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老师: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是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思考:对比以下两则材料,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 个显著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补充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场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8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良方法,之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老师:孙中山看到改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民主革命才能拯救中国。 第二篇:惊天动地写春秋———推翻帝制 1、发动武昌起义 播放视频:《武昌起义》 2、成立中华民国 老师:起义成功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展示图片:《辛亥革命后形势图》 老师:在政府成立时,孙中山先生已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展示图组:孙中山及其《大总统誓言》。 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