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40095

岳麓版必修三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案

日期:2024-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123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岳麓,必修,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 cover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概念解读】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自主学习】 时间 首发地 导火线 领袖人物及思想 【合作探究】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教皇和教廷大员们个个奴仆成群,入则高宅,出有车马,终日花天酒地,聚财赌博,荒淫无度,种种亵渎上帝的行为罄竹难书。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凳,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盛行,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请依据材料,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 二、新宗教思想里的人文主义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上天堂,弃民则相反。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三种思想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的影响。 【巩固训练】 1、天主教鼓吹的“因行称义”与路德教的“因信称义”,都不违背( ) A、基本的教规 B、灵魂得救说 C、礼拜的仪式 D、教徒的意愿 2.下列宗教观点不属于马丁·路德提出的是( ) A.因信称义 B.简化宗教仪式 C.实行政教合一 D.废除教阶制度 3.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哪些( ) ①新教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 ②实行政教合—的体制 ③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④都反对因行称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 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 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 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课后作业:完成自主学习丛书相关题目并整理笔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