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46140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48521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教案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通过阅读地图,能够说出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② 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获取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③ 通过对水稻生产的情况和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故事,观察地图分析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及气候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湄公河平原适宜种植水稻的原因,培养阅读地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一个生活在水稻种植区的人,吃着大米饭长大,有些甚至看到过稻作的种植过程,因此更应该对稻作文化的印记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树立起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此外,在学会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新案例的同时,要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稻作生产的关系;稻作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新课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使用QQ的情况?并引出搜索和分析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第二部分:稻作文化的物质印记 王坤的旅行日志1: 2012年7月20日早晨 天气:晴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我跟王薇、还有两个表哥将继续骑着我们的单车,沿着湄公河一路而下。前几天告别澜沧江,迎接湄公河时激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即将到达的下一个站点———泰国,更是让我兴奋了一晚上,我相信,在那里有更多的东西在等着我们。 2012年7月20日晚上 天气:晴 天气很热,但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做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孩子,吃着大米饭长大。今天在泰国看到那些成群结队的泰国农民在水田里顶着炎热,戴着斗笠插秧,让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但转念一下,又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我记得自己出门的时候,家乡那边正金灿灿的稻浪翻滚呢。可这里却是还在进行着插秧阶段,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材料及课本内容所设计的问题: 湄公河的上游叫什么?观察图3-2,看看她流经那几个国家。 观察课本P58页图3-3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说说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特点,然后帮王坤解答他的疑惑。 观察图3-2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公河平原都适宜种植水稻? 作为一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你,你对水稻的种植过程有什么了解吗?跟大家分享一下。(强调一点:精耕细作是湄公河农业的主要特色) 总结:所以针对湄公河优越的水稻种植环境,我编了一个小口诀,来供大家记忆:中南半岛湄公河,高温多雨水网密,精耕细作种稻忙。 第二部分:稻作文化的社会印记 王坤的旅行日志2: 2012年8月8日 天气:晴 今天,我们进入了越南的胡志明市,骑车旅行了这么多天,明显感觉到天气是越来越热了。晚上住在帐篷像在一个个大火炉里,所以王薇提出了要住民宿的要求。经过货比三家,我们选择了当地随处可见的一家高脚屋民宿,一个叫阮文雄的小老板接待了我们。高脚屋里面干净整洁,放置着许多竹制家居。当然,这种高脚屋对于傣族小伙子刀卫和宇航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放下行李,我们准备去越南的市场上逛一圈。这时候,小老板阮文雄说可以当我们的免费导游,我们欣然地接受了。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市场上的东西琳琅满目,但最多的要数卖稻米的店铺。小软说:“越南是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可以说“有道才有稻”。所以,他带我们去了越南地道的餐馆,品尝了稻作文化影响下的传统越南美食。正在喊着要减肥了的王薇在吃了米粉以后还嚷着要吃米粽时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让我们捧腹大笑。 问题设计: 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王坤他们住的高脚屋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湄公河平原上的人们要住在高脚屋里?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