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9295

12.呼兰河传(节选)课件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990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呼兰河,节选,课件
  • cover
课件35张PPT。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节选)12(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品析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略充满童趣的灵气。 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遒莹。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她写人写景,抒情状物,将美丽鲜活与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 传》《马伯乐》,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萧红一生坎坷,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继母也经常虐待她,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才能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倔强的一面。20岁起,萧红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定,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遭受感情挫折,病魔缠身,她曾说过:“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这使其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所以,1940年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完成了《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散文体小说散文体小说是指以小说体裁和散文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散文化了的一种小说。它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这类作品不以具体的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这是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地方。但作为小说,又多多少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情节虽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的,符合小说虚构的特征。这类小说往往能表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使作者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呼兰河传》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介绍蚂蚱 韭菜 谷穗 水瓢 种 子 耕种 màjiǔsuìpiáozhǒngzhòng语境记忆法::因性定音法,当“种”作名词或量词时一般都读(zhǒng),作动词时读(zhòng)róng( )毛 玩nì( )绒腻1.闪烁: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2.瞎闹: 没来由或没效果地做;胡闹。 3.玩腻: 玩得厌烦。腻,腻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 作者笔下的祖父是怎样的人?【答案】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当“我” 做错了事,祖父非但没有责备“我”,反而“大笑起来”,“笑得够了”。2. 作者叙写了童年的哪些故事?【答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1. 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祖孙二人的年龄差距?【答案】祖父历经沧桑,年老力衰,才会安守故 园,而“我”刚来到这个世界,大花园便是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