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弹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弹力。 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制作简易测力计。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存在弹力。 难点: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弹 教具准备 小弹簧、橡皮筋、尺子、衣夹、圆珠笔、圆筒测力计等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弹性和弹力 第二课时 弹力的应用和制作简易测力计)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问题情景: 游乐园里的蹦蹦床,是孩子们熟悉的游乐设施。在蹦蹦床上蹦跳,是他们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本课任务驱动页就通过一幅主题人物在游乐园里玩蹦蹦床的情景图,引出了有关蹦蹦床的讨论话题。“为什么蹦蹦床能把人弹起这么高呢?”彬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21·cn·jy·com 让孩子通过回忆生活现象,感受弹力,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活动2【活动】二、活动一:弹性和弹力 弹簧和橡皮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本活动让学生通过用手按一按弹簧,用手拉一拉橡皮筋,看一看弹簧和橡皮筋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体会一下自己的手有什么感觉。把手松开后,弹簧和橡皮筋又恢复原来的形状了。从中可以观察到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当外力撤销后,一些物体如弹簧和橡皮筋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可以说,这些物体就具有弹性。同时也感受弹性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所产生的弹力。 这是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弹簧和橡皮筋是学生容易找到的材料(自动圆珠笔就有小弹簧),如果我们用力按一按弹簧,用力拉一拉橡皮筋,我们就不难发现,弹簧和橡皮筋都会发生形状的变化,并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同时也产生了弹力。如果把施加在弹簧和橡皮筋上的力撤销后,弹簧和橡皮筋就会恢复回原来的形状,我们就说弹簧和橡皮筋具有弹性。我们把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1·世纪*教育网 活动3【活动】三、活动二:什么物体有弹性? 什么物体有弹性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活动才能发现的。通过让学生用力去按一按,拉一拉要研究的材料,细心观察施力前后材料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判断材料有没有弹性。在本教材里,列举了几种学生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擦、蜡烛、塑料尺和橡皮泥等。经过研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填写在空白的表格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这几种材料中,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擦、塑料尺都具有弹性;而蜡烛和橡皮泥一般就不具有弹性,只有塑性(或称范性)。2·1·c·n·j·y 1.谈话:有什么方法知道物体具有弹性? 2.活动 (1)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2)小组讨论,挑选实验材料,并修整实验方案。 (3)分小组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知道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物体没有弹性。 3.小结:通过实验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4.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大胆动手的能力。 四、活动三: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果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注意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多有关弹力应用的事例。在教材中仅列举了六个不同类型的例子,其目的是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与思考。这些例子分别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利用弓的弹力把箭射出去; (2)圆珠笔为什么能伸缩自如,就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木衣夹能夹紧衣物,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3)沙发里的弹簧和海绵是很好的弹性材料,它们产生的弹力使我们坐在上面很舒服; (4)摩托车装有弹簧,可以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少行驶过程的震动; (5)现代的球鞋里装有弹簧和空气垫,穿上这样的鞋能弹跳得很高; (6)自行车里也应用了不少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