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51797

15浮力 课件+教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431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浮力,课件,教案
    15浮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1、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团队精神。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判断物体的浮沉和计算浮力的大小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 3、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上网查找资料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浮力的知识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请大家认真听。(课件:文彦博树洞取球的动画)21*cnjy*com 师:文彦博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 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因为水有浮力)好!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出示板书:浮力)【版权所有:21教育】 (借助色彩艳丽的动画故事创设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巧妙地引入了新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活动2【讲授】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一)实验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1、浮力是阿基米德发明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21教育网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提问题作出大胆猜想。) 2、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21cnjy.com 3、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结果是怎样? 板书: 上浮物体:木块 泡沫塑料 乒乓球 下沉物体:钩码 钉子 石头 (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层层递进。首先判断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然后进一步通过亲自实践把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看看实验结果与猜想是否一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 活动3【活动】实验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木块、泡沫塑料、乒乓球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他们能浮在水面上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就可以知道了。 2、首先把气球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入水中,再稍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看看手有什么感觉? 3、生:手向下压一压,感觉到手有一种向上托的力,被压到水底的物体又被一种力托到水面上。 4、师:手的感觉和泡沫塑料等被压入水底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水有浮力)A、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种向上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课件演示)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