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4612

岳麓版八下 第八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1323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岳麓,八下,第八,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培养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整顿前后经济形势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认识政治动乱的危害性,理解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的相互关系。2·1·c·n·j·y (2)运用比较法教授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理解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全面整顿对经济恢复的积极作用。 (3)运用问题讨论法,阐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覆灭的原因以及“文革”的历史教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动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破坏,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说明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阴谋家、野心家决没有好下场;历史又一次证明失民心者遭唾弃,得民心者得天下。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 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教学难点】 (1)林彪集团的形成,以及林彪在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后发动政变,阴谋杀害毛泽东的原因。 (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及其篡权活动。 【教学方法】 主题知识探究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幕巨大悲剧。对于“文革”给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人们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对于如何评价“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关于“‘文革’期间中国经济是否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一问题,却争议很大。与发展速度的损失相比,更令人遗憾的是擦身而过的发展机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被国外经济学家视为自1820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21cnjy.com 二、讲授新课 1、经济形势的恶化 问题一: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回答:原因是: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具体表现师: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企业的规章制度被废弃,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交通运输阻塞,物资供应难以保证;市场供应紧张,日用消费品短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回归课本]合作探究 “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就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本意来说,不能说不重视经济建设,他力图使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达到和谐的统一。“抓革命,促生产”这个口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但事实上这个口号被赋予的特定内容,是各项工作都必须“抓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什么“革命”而是一场严重内乱。因此,抓“革命”的结果,是导致了生产被置于次要地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问题二: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的原因是什么?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解放干部,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到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社会趋向稳定。 问题三:1974年,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为什么又陷入混乱局面?2-1-c-n-j-y 1974年,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开展了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周恩来。在江青集团的煽动和破坏下,好不容易复苏的国民经济急转直下,再度陷入混乱局面。 问题四:1975年,国民经济为什么再度回升,后来为什么又遭到破坏?【来源:21cnj*y.co*m】 1975年周恩来病重,毛泽东决定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根据四个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需要,邓小平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可是,随之而来的“批邓、反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