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8256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日期:2024-05-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252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cover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2.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教学难点: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一定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品味语言中了解了大作家雨果对此事的看法及对圆明园的赞美。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 2.因年代及国家的不同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反语“彻底、漂亮、丰功伟绩”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4.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1. 导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介绍圆明园、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2、介绍作家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活动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