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8567

《论语》六则 同步训练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241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论语,六则,同步,训练
  • cover
《论语》六则 简介孔子和《论语》: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影 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先世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 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 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子 曰:说 子曰:先生说 正字正音: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必有我师焉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三.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四.学习课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 之:代学习的内容。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 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 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 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 题。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 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 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讲求学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 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 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 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 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 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二则讲学习方法,主要谈知识巩固与创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 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 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一见解是很精辟的。 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