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8975

19.鱼我所欲也课件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307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鱼我,所欲,课件
  • cover
课件22张PPT。 19.鱼我所欲也fú ɡǒu cù dān ɡēnɡ bì wù B C 通“避”,躲避 通“辨”,辨别 通“向”,从前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不屑一顾 为非作歹 患难与共 欺人太甚 6.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7.根据提示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能概括全篇大意的)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一)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8.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9.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10.第二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比“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11.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消防战士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电信诈骗犯会遭到人们的唾弃。义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举了“不食嗟来之食”和接受“万钟”的例子,将过去“不食嗟来之食”与现在的见利忘义形成对比。突出了“义”虽然是人的本性,但却是会逐渐丢失的,因此提醒人们要保持本心,进一步证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