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9071

18.《孟子》两章课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345710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孟子,两章,课件
    课件40张PPT。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浅层阅读———疏通文意 1.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孟子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下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其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2.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米粟( ) 亲戚畔( )之 域( )民sùpànyù3.朗读指导。注意排比对偶句的朗读节奏: (1)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2)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3)寡 助 之 至,亲 戚 畔 之。多 助 之 至,天 下 顺 之。////////////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 城: 郭: 三里、七里: 人和: 寡助之至 池: 兵革: 坚利: 米粟: 多: 天下顺之内城。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之:动词,到。至:极点。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骨。坚固锋利。指粮食。充足。顺:归顺,服从。(2)通假字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3)古今异义委而去之 古义:     今义: 委而去之 古义:     今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   今义: 亲戚畔之 古义:      今义:放弃委任离开到……去限制地域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因婚姻或血统联成的关系。(4)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深层阅读———文本探究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2.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例一: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 (从进攻一方而言) 例二: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从防守一方而言)3.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理由是什么?作者论述的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继承孔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