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9567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97046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课件,教案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活动建议:运用地图说明区域的位置,并 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地貌,气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 难点: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以困惑一到困惑四的展开为主线,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模拟旅游的路线,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查阅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李杰想在暑假的时候去古城西安旅游,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他和同伴们出发了……出发之前,李杰要做哪些准备?(2)他可以选取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出行? (1)地图,衣物,相机,钱物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2)选择火车出行或飞机出行。 (1)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2)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关信息,找出主要的交通方式,并通过比较几种交通的优劣,选择较为合理的交通方式,知道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困惑一 困惑一:第二天,他们来到了距离不远的黄 河支流———渭河岸边,他惊呆了,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1)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2)这样黄土覆盖的区域到底有多广,包括哪些地区? (1)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 、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2)学生读图6—10,找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区域及包括的省份。 通过展示困惑的方式,结合旅游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包括的范围,形成的原因。 困惑二 困惑二:李杰和同伴们沿着渭河岸边继续边走边看,眼睛所到之处尽是沟壑纵横的地貌,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水土流失的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等。让学生阅读图6-14分组讨论结合黄土高原的土壤特点,分析降水特点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为原因:过度开发让学生阅读图6-14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由连环的情境导入,继续抓住学生眼球。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图表的介入和严密的分析才是突破的关键。此环节提供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机会。 困惑三 困惑三:第一天晚上,从渭河岸边回来的李杰决定去逛逛西安的街道,不远处传来了强烈的声响,循声望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