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能力培养:(1)通过对“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运用图、表格、史料等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创新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其历史责任感。(2)通过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实施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总结导入:(略) 知识结构设计:(略) 课后作业:社会实践调查 新中国诞生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知识梗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先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实施“一五”计划,通过经济建设发展了生产力,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通过宪法的颁布,使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党纲的内容。 (2)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已经完成党纲中哪一部分的革命任务?接下去应该怎么办? (3)教师给学生讲清楚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概念,主要要给学生讲清楚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为使学生明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可引导学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比较,从比较异同中加深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概念的理解。教师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参考毛选中的《新民主主义论》。 社会 政治 经济 资本主义 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政体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 新民主主义 国体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的个体经济、合作经济 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 社会主义 国体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政体 民主共和国 (4)教师提出新中国成立时,尚有一部分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要继续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属于民主革命的任务? (5)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只有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了人民政权,才有可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本身,也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6)教师指出向社会主义过渡,也需要一定经济基础。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哪些事情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国营经济的建立,二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利用教材中的“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通过表中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的百分数,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的百分数来具体、形象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