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2158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_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日期:2024-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33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14课,一国两制
  • cover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基础知识】 《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撒切尔夫人访华和中英谈判;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交流。 【思想认识】 ⒈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 ⒉“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 ⒋香港回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祖国内地的强大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香港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能力培养】 ⒈指导学生分析叶剑英谈话中关于“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小字内容,说明它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思想,以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⒉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回归。 【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香港问题上的运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港澳台的典型图片配以《七子之歌》的音乐播放,设问:刚才大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此导入。 设问:同学们想先了解什么地方?(设计几个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 【新课讲授】 题一:香港 一、香港问题的由来 课件展示香港地图,请学生识图并回顾近代香港被割占的历史。 二、香港问题的解决 1、请学生看书归纳香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课件展示香港回归的相关视图资料,并朗诵相关诗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题二:澳门 一、澳门问题的由来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 二、澳门问题的解决 指导学生看书掌握几个重大事件。 思考: 1、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何意义?。 (学生根据书中介绍自由发言。) 2、近代中国倍受屈辱,为什么能在20世纪90年代顺利实现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学生自由发言并加以总结。) 题三:台湾 一、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整理相关线索,明确今日台湾问题是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败退大陆所致。 设问:针对台湾问题,我们提出过怎样的解决之策? (解放台湾———祖国统一) 可适当补充有关“解放台湾”政策的背景知识。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整理其大致线索。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思考:我国对台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思考作答。 (2)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小字内容,体会并强调:叶剑英的谈话虽然没有明确但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3)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与她讨论香港前途问题时,首次明确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后又多次阐述了这一构想。 (4)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构想,人大的通过使得“一国两制”的方针具有了法律效力,使之成为国家的意志。 2、“一国两制”的内涵 设问:什么是“一国两制”?其内涵? 学生看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