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2797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53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
  • cover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超越“文明冲突”的人类理想 王新生 商业资本虽然为全球化提供了初始动力,但全球化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在全球化进展中,它所服从的并不是资本的唯一逻辑,而是历史发展中多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重逻辑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是复杂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和文明形态,便是这种复合性后果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说,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在马克思看来,商业资本推动的经济交往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性条件,而在资本以野蛮的经济方式为自己开疆拓土的同时,各地方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也随之被打破,世界在经济以外的其他方面也在相互依赖中联为一体,“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从而为新的国际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包容互鉴、互惠共荣的理念和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意识才可能逐渐形成。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民族的文化交往进一步加深。伴随着一些所谓不和谐论调的兴起,文明的交融互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以“文明化野蛮”为根基的“文明冲突”就是典型代表。从表面看,当今世界的冲突、战争和分歧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理论,但实质上这些现象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长远走向。国家和地区之间冲突的真正根源是各种利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恰恰是资本的逻辑运行所造成的结果。“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优越论基础之上的,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它不仅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性、包容性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而且在其视野中,西方大国在扩张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因此便有了“正义”的性质。 正是通过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超越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在对话中消除分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文明中“仁义”、“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在新的国际共识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崛起的中国开始用中国智慧讲述人类共存之道。 中华文明孕育了不同于西方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文明关系问题上,它所强调的“和而不同”迥然不同于西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追求“道”,而“道”的实现则要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便是“和而不同”。“和”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理想,它的基本内涵是差异互补、共生共济、和谐共荣。“和”的理想落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的理想落实于文化交流,就是要兼容并蓄、多元互融、文明互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寻求文化的新生长;“和”的理想落实于国家间关系,就是要将“睦邻相处”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最终达到“协和万邦”的理想境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