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5346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11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专题
  • cover
《声声慢》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有人说,幸福是个比较级,有人垫底你才能感觉到。诗词也是比较级,有比较才能更好地鉴赏。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在设计《声声慢》这一课时,从始至终都在比较中进行,引导他们学会深入到语言里挖掘其深层意蕴,为此,我这一课设计了三次比较,三次比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第一次是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给《声声慢》和《一剪梅》搭配朗诵配乐的形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片段中比较二者愁情深浅的不同,为第二次比较作铺垫; 第二次比较是《一剪梅》和《声声慢》相同意象不同修饰语不同表现力的比较,让学生分析相同的意象怎么传达出不同的愁情,通过这次比较,让学生领略李清照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同时认识到要把握诗歌情感,除了要关注意象,还要关注意象的修饰语,为下面的比较打基础; 第三次是让学生根据第二次比较得到的认识,比较自创的山寨版《声声慢》和原版《声声慢》的优劣,再次体味李清照语言的高超表现力。接下来,在三次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从上面的分析中学到的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最后,我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设计了一个续写式的目标检测题,要求根据李清照的身世经历,化用李清照的词句、体现愁情的程度变化。三个句子,正好体现了李清照人生三阶段的三种不同的情感,再次体现了比较教学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自读、默读、齐读、学生美读等种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领会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质疑来自由疏通诗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品味语言、探究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通过仿写练习来训练语言……总之,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和比较阅读,体味词人浓重的愁情,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透视作者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等。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反复诵读和比较阅读,体味词人浓重的愁情,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透视作者情感的方法。 一、初读感知: 1、一读———自读,读准字音 二读———默读,疏通文意 三读———齐读,把握感情 2、李清照的《一剪梅》,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也来齐读一遍,关注这里表达情感的句子。 3、我有两段音乐,想分别作这两首词的朗诵的配乐,你认为哪个适合《一剪梅》,哪个适合《声声慢》?为什么?(播放《琵琶语》与《楚歌》片段、提问学生) 提问后教师总结: 《琵琶语》:细碎如雨的琵琶声,很古典,很舒缓,淡淡的音乐,表现淡淡的惆怅,展现一种欲说还休、难以割舍的情愫,很适合表现闲愁。 《楚歌》:用民族乐器埙演奏,呜呜咽咽,悲悲切切,特别适合表达浓重的愁情。 4、同是写愁,程度却大不相同,这是因为这两首词写于不同的时期。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多媒体展示) 18岁之前,快乐的闺中生活,外美如花,内秀如兰 18--44岁,幸福的婚姻生活,情投意合,神仙眷侣 45岁以后,凄苦的南渡生活,孑然一身,孤苦无依 (教师介绍)18岁之前,是她快乐的闺中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写得就是她快乐的少女生活。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宰相之子赵明诚为妻。两人情投意合,是一对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后来金军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一家被迫南渡避难,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人生的苦难,无儿无女的她一个人漂泊异乡,孑然一身,孤苦无依,甚至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声声慢》写于李清照一生的哪个时期?看注释 《一剪梅》应该写于哪个时期?“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