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60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减数分裂复习教案

日期:2024-09-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947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
  • cover
第二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观考情 考纲考频]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图像(以哺乳动物精原细胞为例)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间期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 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 细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二、配子的形成 1.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 (1)卵细胞的形成经历了两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卵细胞一经形成,不需要变形。 (3)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4个精子。 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巧记助学] 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 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 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 三、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实质:精子、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为一个细胞核。 3.过程: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卵细胞的膜发生生理作用,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4.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考点一 配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以哺乳动物为例) 精子 卵细胞 产生部分 睾丸 卵巢 过程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等大)↓4个精细胞 是否变形 4个精细胞变形↓4个精子 不需变形 细胞质的分配情况 两次分裂都均等分配 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第一极体分裂均等分配,其他分裂皆不均等分配 分裂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生殖细胞) 1个卵原细胞↓+ 相同点 (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的过程是一样的,表现在:①染色体都是在减Ⅰ前的间期复制②减Ⅰ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③减Ⅱ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减半 2.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1)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2)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3)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 ①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2n种 2种 1个次级精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雄性个体 2n种 2n种 1个卵原细胞 2n种 1种 1个次级卵母细胞 1种 1种 1个雌性个体 2n种 2n种 考点二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模型比较与判断 (1)模型: (2)判断: 2.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如图所示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 A→B B→C C→D D→E 特点及其变化 减数分裂对应时期 减数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