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8张PPT。世界遗产公约传达和倡导的是一个世界的概念。但20世纪以来环境的不断变化威胁着世界遗产的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地区冲突、大气变暖、臭氧空洞、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资源危机、正在枯竭的资源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高校与中学开设《世界遗产》选修课深表赞赏,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年轻人正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关注。世界遗产标志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形式。 圆形代表自然。 外围是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含义:1995年,在挪威举行了第一届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一个可爱的卡通降生了:“帕特里莫尼托”。这是一群讲西班牙语的学生根据世界遗产标志创造出来的,它的意思是“小遗产”,这个卡通人代表了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形象,同时,也代表着全人类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与心情。 外国的世界遗产之美 吴哥窟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佛教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与其他世界奇观如泰姬陵或金字塔等齐名被列为人类文明七大奇观之一。 ;不同的是它并非陵墓,而是一个提供心灵慰藉的宗教中心。它宏伟壮观又精巧细致的建筑和石雕融合了印度教文化、佛教艺术和高棉传统,虽饱受了烽火与岁月的洗礼,却仍掩不住那磅礴与不凡的气势。它已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剔除 吴哥窟之迷 吴哥窟是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的东南亚民族所建,时间大概从公元802年起,那时阔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 在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潮。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吴哥庙不仅本身规模宏大无比,庙宇的外面还有一条将近10米宽的堤路。直通庙宇的大门,堤路的两边也都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像。—般说来,世界各国所有的庙宇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庙大门朝西,这使后来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学家百思不解。此后,吴哥王朝的历代国王的建城工作就—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望之兴叹,然而却在15世纪初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地区又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座曾经辉煌的古城隐藏在其中。直到19世纪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无所知。 按说任何—个民族的文化都应有它的延续性,何况吴哥是—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但它的文化竟一下子就忽然中断、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据考察,在吴哥地区过去曾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居住,这个民族和这些人们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不过经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因为外敌的入侵,但外敌入侵。这可能导致王朝的改朝换代,但却无法使—个民族的人民统统消失。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 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