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9498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日期:2024-06-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57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6-2017,学年度,高一
  • cover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炎帝是我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一传说 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毫无史料价值的想象 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该水利T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4.下列几种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5.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极端贫困 C.自给自足 D.白产白销 6.“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 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 面。”材料意在强调 A.井田制的优越性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农业生产力的落后 7.董熠在《救荒活民书》中说:“白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炯的上述言论反映了 A.农耕社会的封闭性 B.古代农业生产的分散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8.《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 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9.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C.“依军功行田宅” D.“除井田,民得买卖” 10.《新全球史>中评价古代中国的某一土地制度:“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 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 个人及其家庭。”这一制度 A.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B.是当时封建国家赋税制度的前提和依据 C.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 11.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 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12.下图是甲骨文中的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 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人,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北宋时期 1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如下图)。该 墓葬的时间可能是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5.《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