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90020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科普文阅读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1546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实用类
  • cover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科普文章阅读 题型预测 科普文章一般指科普说明文和科普小品文,在这里也可把一般论述类文本并入此类。而高考常选择科普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以科学为题材,用文学笔法介绍科学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准确而又形象生动。结构上第一部分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新问题、新挑战。主体部分是对“新”的具体介绍,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第三部分常常是预测和评价。科普文的说明顺序也是说明文的三种顺序:空间、时间、逻辑。近年对科普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较少,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年考生要重视此类文体。试题一般从标题的艺术性、语言的技巧、普及的科学知识、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题型和其他实用类文本的题型一样,同样是一个选择题,两道主观问答题。 备考指瑕 科普文因为近年没有在新课标卷中出现,地方卷里也少有考查。所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在复习备考中学生没有重视相关文本的阅读知识储备,没有形成科普文阅读的知识体系,考试中不能够准确答题。二轮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梳理知识,总结阅读方法和应试答题方法上。 【“标-品-结”三步阅读法】 标,就是浏览全文,标记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作者的观点、对新发现新技术和自然现象的科学评价等语句。2-1-c-n-j-y 品,就是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文本材料的作用,比如标题的艺术性(内容、修辞、接受性),语言的趣味性、通俗性、科学性、准确性等,材料与说明对象的关系,材料与作者的态度,材料的表达效果,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等。21*cnjy*com 结,就是总结文本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文本结构及语言特点,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等。 【真题回放】 (2016·威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 谢蜀生 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在细菌培养液中加入青霉素,当青霉素的浓度为300微克/毫升时,大多数细菌死亡,只有少数细菌可以存活。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菌分离出来,继续放在相同浓度的青霉素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增加青霉素的浓度。结果发现,在400微克/毫升、500微克/毫升的浓度下,细菌竟然也能逐渐存活下来。以浓度渐增的方法,研究人员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筛选,最终获得了完全耐青霉素的菌种。 20世纪30年代,经典遗传学理论确立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就开始走向衰落了。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细菌研究领域中,拉马克主义仍大行其道。上述细菌耐药实验似乎更证明了拉马克主义的观点:环境的变化(青霉素)使细菌的性状逐渐发生了变化(耐药),细菌“获得”的耐药性逐渐遗传下去,最终产生了完全耐青霉素的“新种”。 但在1943年,德国科学家麦克斯·德尔布吕克和萨尔瓦多·爱德华·卢里亚的噬菌体实验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突变是自然发生的,与噬菌体的存在与否无关。1952年,著名遗传学家约书亚·莱德伯格夫妇用“影印培养法”直接证明了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是细菌自然随机突变的结果,而与青霉素的诱导无关。 莱德伯格夫妇的实验是这样的:先在普通的培养皿上培养细菌,等细菌长满培养皿后,用一个与培养皿同样大小、无菌的“细菌影印器”压在培养皿的菌落上,然后通过这个吸附了细菌的“影印器”,将细菌转移到带有青霉素的培养皿上。 上述操作重复三次,莱德伯格夫妇获得了三块影印了细菌的、带有青霉素的培养皿。结果发现,在这三个培养皿上,大部分转移过来的细菌都被青霉素杀死了,因而培养皿的大部分区域没有细菌生长。但有少量的细菌仍然能存活,并都在培养皿上的相同位置上长出了菌落。显然,这些菌落是由抗青霉素的细菌生长而成的,而这些耐药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