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97575

登幽州台歌 课件+音频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965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幽州,台歌,课件,音频
    课件14张PPT。诗词五首登幽州台歌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作者简介公元696年契丹进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由于武攸宜昏庸无能,次年兵败,陈子昂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击敌,但武攸宜以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最后,陈子昂反因出谋献策而被贬职。所以陈子昂郁闷地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以及著名的《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创作背景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登幽州台歌》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自读诗句,理解诗意翻译课文登幽州台歌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我等也等不到。想到宇宙无限遥远,我(深感人之渺小,)独自悲伤,眼泪纵横!译文:品读内容1、一个“独”字表达出怎样的情感?还要“出门东向看”呢?【答案】诗人立足于幽州台、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人生有限、知音难遇,越发感到孤独苦闷,于是独自悲伤,黯然泪下,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怆感情。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品读内容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动,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品读内容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品读内容主旨概括《登幽州台歌》通过抒发诗人登高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 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突出艺术特色概括《登幽州台歌》:全篇前后句子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时间的久远,人生的短促悠悠 怆然→宇宙空间之广大,人之渺小前 古人 后 来者 谢 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