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98974

(2017春季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十七 国宝— —大熊猫 3份教学设计+若干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92855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动物世界,若干,教学设计,3份,大熊猫,国宝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3、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4、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像片断,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从标题入手,初步了解文章所写中心。引导学生看课文标题,引发学生思考: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含义?其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2、熟读课文之后,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可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上台介绍大熊猫) 明确:外形特点: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作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根据学情,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诠释等,以及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不必过细分析。) 2、比较探讨: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象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觉。(《国宝———大熊猫》)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辞海》) 明确:课文对大熊猫的体态、四肢、尾巴作了较为具体的描绘,对毛色黑白的具体分布作了详细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比《辞海》的介绍更生动,更形象。加上描写了人的心理感受,更突出了大熊猫可爱 3、结合课文以及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展开专题研究。 1、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子课题。 3、分工合作,拟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4、交流、汇报。 (不断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部分可在课余完成,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最近,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新开辟了一条旅游路线,沿途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标语尚未拟写,请各方阵同学帮它拟写。大熊猫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