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99811

2016年新版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34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6年,新版,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
  • cover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隋朝的兴亡 一、隋的统一 (一)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1.隋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隋朝建立的方式: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统一全国:589年,隋文帝派兵灭掉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至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605年,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三个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中心洛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意义:成为南北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海陆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大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5.评价:总的来说是好事。首先,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隋朝对东北和东南的统治。其次,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三、隋的灭亡 1.原因:隋朝的暴政———隋炀帝统治暴虐(罄竹难书)。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 1.出现时间: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贞观时期) 2.出现原因: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魏征———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3.贞观新政内容: ①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以交纳实物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③法律上: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④教育上:完善科举制度,分明经和进士两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⑤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⑥外交: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概念: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农业连年丰收,被誉为“贞观之治”。 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二、科举制 1.概念:指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目的:为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3.创立与完善时间: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确立(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 4.影响: ①国家:打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仕途的局面,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②个人: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信心和热情。 ③社会: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5.启示: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②只有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发展教育,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1.创建:隋朝;完善:唐朝 2.内容: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管具体政务。 意义: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相互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