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04205

第19课《春酒》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680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9课,春酒,导学案,答案
  • cover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9 春酒教师寄语:我们是母亲放出的风筝,飞得再高,永远脱离不出母亲的视线;飞得再远,永远有那份牵挂在母亲心田。 预 习 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 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 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 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2、背景知识: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 ,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就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令人向往。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3、《春酒》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4段):喝春酒。  第二部分(5~7段):喝会酒。  第三部分(8段):写勤劳、善良的母亲。  第四部分(9~10段):长大后也泡“八宝酒”,表达思乡情结。 4、《春酒》写作特色 :(1)本文叙事与抒情并用,在娓娓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2)人物刻画鲜明细腻。(3)语言生动传神。 预习·导学: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元xiāo( )节 ②lì( )枝 ③枸qǐ( ) ④门kǎn( )⑤脸jiá( ) ⑥páo( )制 ⑦挑tì( ) ⑧家pēi( )2. 解释下列词语。①一马当先:_____ ②顾名思义:_____ ③家醅:_____ ④酬谢:_____ 3.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_____。作者_____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_____,抒发了_____之情。4. 写出几个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___ 5.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