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16379

专题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练)-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4)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09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必修,提升,课堂,精品,同步
  • cover
【知识精练】 在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发布的“互联网+指数”上,武汉在“互联网+政务”中排名第一,在“互联网+便民服务”中排名第四。据此回答第1-3小题。 1.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总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支撑,不断向新一阶段发展推进。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上的再一次飞跃。这种飞跃 ①要以吸收旧事物中的各种因素为基础 ②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 ③是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④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事物发展的环节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出现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能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道路。材料表明,城市智慧化是 A.当前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 B.实现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一个自我否定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D.前进行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待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应 ①全面承袭,继承发展 ②既要否定,又要肯定 ③辩证看待,坚持扬弃 ④发展创新,抛弃过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 A 2.C 3.C 【解析】 考点:辩证的否定 2.A说法太绝对,排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说法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由城市信息化“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可知C符合题意。 考点:辩证否定的内涵 3.对待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应坚持“扬弃”的态度,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全面承袭”和④中的“抛弃过去”违背了辩证否定的要求,观点均不科学。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了空间。”他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对于权威理论,我们既要尊重又要能不迷信②既要尊重权威,更要在实践基础上全面继承 ③对现存事物我们要做既肯定又否定的理解 ④创新的实质是要敢于挑战权威并否定权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考点:辩证否定的实质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据此回答第5-6小题。 5.对材料中强调的“疑”,我们应这样理解 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永恒的 ②任何事物都会为后来者提供合理的因素 ③事物会灭亡,我们应从暂时性方面理解事物④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持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朱熹和陈献章的观点对我们学习的启示是要 ①密切关注变化的实际,注重研究新的情况 ②敢于突破规律的制约,破除落后观念束缚 ③善于不断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的思路 ④敢于去怀疑一切事物,不断创新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B 6.B 【解析】 5.事物的存在是暂时的,①观点错误。②不能阐释“疑”的原因,与题意无关。“疑”反映的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③④正确揭示了“疑”内涵和本质,符合题意。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 6.朱熹和陈献章的观点启示我们学贵有疑,即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观点错误。“怀疑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新,④说法错误。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7.白塔寺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藏式佛塔。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市推出了“白塔寺再生计划”。该“计划”一方面要求保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