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17369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4663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沧桑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情况,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2)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的主要内容。讲述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基本的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看图片,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历史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1·c·n·j·y (2)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讲述孔繁森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2-1-c-n-j-y (2)通过对民族风貌深刻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通过对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向群等优秀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二者关系的把握。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21*cnjy*com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又发生怎样的改变?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两个篇章: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精神风貌的深刻转变 第一篇章: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师:中国人不会忘记在旧社会为求温饱儿劳苦奔波的岁月,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 (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生活概况: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乡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呢? 生:(1)同旧中国相比有很大改善。(2)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一些时候停滞不前。(3)城镇人均收入为343.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33.6元,有2.5亿人没有温饱。 师:我国从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太大的提高。从1978年开始,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的历史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给城乡人民带来了实惠,改革城乡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2.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概况: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2)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大大提高。(3)农村中的贫困人口下降,创造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4)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消费升级,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 课件展示图片: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收入图片,见第6张PPT。 师: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622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近24倍和19倍。 师: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师:我们先看一下城乡人民“衣”在改革开放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