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17768

【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804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整合,人教,九年级,中考,复习,第二章
  • cover
第二章声现象 ◎ 声音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 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_m/s. 4.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 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_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5.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特诊 6.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7.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 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_Hz到20_000_Hz.高于20_000_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_Hz的声音叫次声波. 8.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9.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 10.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1.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12.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3.声的利用 (1)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 (2)可以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敲击水瓶琴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吹着的哨子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A、B、D三种情境中均有物体振动发出声音,而C选项中收音机已关闭,没有物体振动,因此不能产生声音.需要注意的是B项中响铃的闹钟正在振动,能够发声,只是由于放在真空罩中,声音不能向外传播. 答案:C 变式训练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解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A实验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实验说明发声体越短,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实验中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选项中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变式训练2: 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B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右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解析:控制噪声有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