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22543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第三单元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29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第三,农业的区位选择,1节,单元,地理
  • cover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育目标   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新课教学] 一、区位的概念(板书) 什么是“区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图5.4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分析其要素: 在学生看完两幅图后,可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地区是否相同(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农业生产情况即种类是否一样,然后老师可作如下总结: 对比课文两幅图形,我们可以知道:两种农业生产景观的地区不同,一个是东北的三江平原,一个是青藏高原,两者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结果导致两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不同:一个是机械化种植业(种小麦),一个是高原放牧业(畜牧业),因此我们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即它们有不同的区位选择。所谓区位,即指以下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地点);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如农业生产的种类)。 补充材料: 区位理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一个概念,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关系的学说,是指导人类选择行为场所的理论。它的研究核心,是确定最有利的行为场所,寻求最低成本的经营生产区位,即产业的“合理布局”. 区位理论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时期。其根本目的是为资本家寻求投资最小、利润最高的投资场所,它的形成和变化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规律的支配。但是它所需求的产业上的技术合理性,对各种区位因子的分析、推理方法和科学手段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产业布局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借鉴作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就需要我们吸收西方区位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合理布局各种产业,达到“投资小、效益高”的目的。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一类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归类分析,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后,老师概括。 对于一个农业地域的区位因素进行评价,我们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进行。任何一个地域的农业生产都要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地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因为评价区位因素,确定发展方向、综合决策,只能利用其较有利的农业区位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 同时,在影响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中,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的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