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3542

美术八年级下赣美版1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课件(46张)

日期:2024-05-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6552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美术,八年级,下赣,美版,精美绝伦,传统
  • cover
课件46张PPT。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新石器时代 斜方格纹彩陶罐黑陶蛋壳杯(龙山文化): 山东省日照市出土   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如倒置的花蕾;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就是今天仿制,也不是易事。而且,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使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改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发光。加上采用镂孔和装饰纤细的划划纹,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   蛋壳陶的含义是指器皿的厚度如蛋壳一样,那么这种名字分明是不符合几千年前古人赋予它真正存在的含义。今天我们给了它这样的名字“蛋壳陶”,虽然不确切,但是在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没有任何人作为旁证的今天,也只有如此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几千年前是没有轴承这种东西,拉坯造型是离不开轴承,轴承作为承载轮盘唯一最稳定的配件是人所共知,那么没有这样的先进设备还能制造出这样薄的器皿我们不得不承认祖先技艺的高超极致!一般的陶器都是使用当地的粘土原料,蛋壳陶细腻的粘土颗粒直径是没有超过1mm的,那么在还没有丝网的四千多年祖先使用什么工具过滤陶土的?现在仍然没有人知道,如果说猜测那就多了去,更不确切的种种所谓评说都很多。大家知道,陶器的烧成温度要在900℃以上,否则这蛋壳陶保存不到这年头,远古时期祖先会使用耐火材料吗?另外,高温环境下烧制的蛋壳陶不变形,并且还有镂空工艺于压光融为一炉,这又印证了四千多年的祖先在温度控制,雕刻加工,造型能力,材料工艺方面已经具备了绝世水平。 它是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迄今,很多艺人都难以达到。哥窑粉青釉瓷炉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 哥窑瓷裂纹,有冰裂、梅花片、墨纹、细碎纹等形状。  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只有一百余件,而且哥窑窑址至今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 这件雍正斗彩天球瓶高5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6.5厘米。口微侈,长颈,球腹,圈足,通体绘斗彩纹饰,口沿、颈及肩部绘“卍”字、折枝花卉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部为团花纹和折枝花卉纹,颈部饰寿山福海纹。整器形体高大,端庄秀美,釉质滋润明亮,纹饰布局繁密,绘制工细,施彩明艳。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团花纹即圆形纹样,又称为“绣球花”。由于团花具有装饰性强、灵活性多样的特点,是瓷器装饰的常用纹饰。团花纹除花卉外,还有团龙、团凤、团蝶和团螭(chī )纹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