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3980

25 《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225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毛泽东词二首》同步练习 【模拟练习】 1.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_____。 A. 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2.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版权所有:21教育】 B. 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 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21*cnjy*com D. 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3. 诗歌讲究诗中有画。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雪、赞梅的篇章。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各写出一句诗(上下句),并注明作者。 咏雪:_____ 赞梅:_____ 4.阅读唐朝张谓的诗《早梅》,完成题目。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中交代早梅开放地点的一句诗是: “一树寒梅白玉条”和“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朵状特征,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 _____ (3)第四句“疑是经冬雪未———中的“疑”字用得好,请加以分析。 (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1”)21·世纪*教育网 _____ _____ _____ 【中考真题训练】 1.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做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离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21·cn·jy·com 2.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2”) _____ 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_____ _____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使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_____ _____ (2)是个第二联原为“前树深雪里,昨夜树枝开”,后将其中的“树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模拟练习】 1. C【解析】抓住“各有所长”这一关键词,衔接的语句要将两者的长处都表现出来。不能厚此薄彼。对比四个句子,C项最恰当。21教育网 2. C【解析】c项中“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表述不妥。梅花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只为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抢夺春天的美景. 表现出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21cnjy.com 3.示例: 咏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