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54231

2016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浙教版):第19课 炊烟 课件(共44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73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4张,课件,炊烟,19课,2016,教版
  • cover
课件44张PPT。 炊 烟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纯朴品质的由衷赞美。 整体感知1.掌握已有注释的词语的音、形、义,理解尚未注释的词语,如:质朴、惶乱、节奏、叮嘱、耳畔、协奏、打量。抚慰、颇为、林涛、动心夺魄。 2、理解《炊烟》题意,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此文不以《山村人家》、《小木屋里的主人》、《陌生山民质朴情》等作标题,却以缥缈的“炊烟”为题,理由有二:第一,课文提示中有“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语,而“炊烟”正符合这一画面的特色。那袅袅的炊烟,确是一幅别有韵味的山村风景画,有浓郁的抒情味,更能令读者咀嚼其中的诗情画意。第二,“炊烟”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事物,意味着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突然遇到了人家。这当然能给人一种希望,自然界毕竟和人类相通,而“炊烟”恰是一位引导者,引导“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正是作者以《炊烟》为题的真谛。 3、 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抒情韵味的记叙文。 全文结构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节),写我对炊烟的渴求和看到“炊烟”后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5-21节),具体生动地写小木屋主人热诚地接待了“我”。 第三部分(第22节),照应开头,写“我”对山区人民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主要思想:以“炊烟”为线索,描述了山区一对纯朴、善良而又有美好理想的中年夫妇,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 4、构思精巧,思路清晰。 作者以“炊烟”为线索,由渴望炊烟→看见炊烟→走向炊烟→走进炊烟下的小木屋→告别炊烟→对炊烟礼赞,一气呵成,段段相连,思路明了。 5.分析全文结构,理解“烟———屋———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起段用两个假设句,表现了迫切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并用抒情笔调诠释“炊烟”的隽永之意。接着写“终于看见了在这山坳里的炊烟”,并引出了小木屋的主人,写“我”受到山里人的热诚接待,小木屋中感人的事正是全文的主体。由此可见,写炊烟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突出山里劳动者的好品德。于是一幅真诚助人的图画,也便生动而感人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在理解题意、分析段落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学习小木屋主人真诚助人的精神。 2.学习本文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寄蕴深切情感的写作方法。 3.完成课后练习,加强综合训练能力。 l.归纳中心思想: “炊烟”引导“我”遇见小木屋的主人,歌颂山里人真诚。 纯朴、乐于助人的精神。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姿多彩,表述生动。举出这类实例,认真学习。 如:“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魁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 这一抒情优美的长句,融入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炊烟”所含的隽永之意,十分感人而生动地写出来了。 细读课文1.理解课文思路,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又写什么,这中间是用怎样的语句把它们连贯起来的? 答:开头用两个假设句,表达盼望看见“炊烟”的心情,然后用“果然看见两间小木屋厂’这一承接句,过渡到本文中间一段,引出小木屋的主人,具体写出“我”受到一对夫妻的热诚接待。接着用“他们的声音在山域里回荡……”和“小木屋消失在绿色的林涛之中”两个过渡句,写出分别时的情态,以便结尾。充分表现了“我”对小木屋主人和“炊烟”的眷恋,歌颂山里人真诚、纯朴的情谊。 2.第三段开头有这么一句话:“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句中的“它”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如此亲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