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57393

第10课 绕月飞行 ——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条件判断和子程序的应用 教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321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课,绕月,飞行,传感器,检测,模块
  • cover
课题名称 第十课 绕月飞行 ———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条件判断和子程序的应用 科  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九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 逐步提高项目分析的能力。2. 逐步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3. 逐步提高综合任务的实施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分析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过程完成学习任务:1.分析项目要求。 2.将任务分为三个模块。 3.编写有三个子程序模块构成的主程序。 4.分别编写三个子程序。 5.调试程序、编辑程序。 《绕月飞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1 (一)展示短片,激趣导入。1.老师请学生观看有关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的视频资料短片,由于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所以会马上激发兴趣。 2.老师由视频情境引出本节课教学主题“机器人绕月飞行”。 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分析“绕月飞行”项目要求,教师给出教材中第57页图10.1。2.实践活动: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第57页图10.1,把“绕月飞行”任务分成三个模块。 避障寻光绕月飞行 追光寻轨 入轨绕月 教学活动3 (三)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绕月飞行”的任务用子程序的方法来编写,那么主程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要求学生无需编写子程序的具体内容)。2.实践活动:学生编写有三个子程序模块构成的主程序。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1 (一)知识回顾,复习导入。老师请学生回忆上节课“绕月飞行”的主程序,引出“完成子程序”的任务。 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分析“避障寻光”原理。“避障寻光”就是机器人在避障行走时寻找光源的过程,即机器人没有发现光源时就执行避障行走的动作,如果发现了光源就不再进行避障行走,而去执行“追光寻轨”的子程序。 在编写子程序的时候引导学生,先用流程图为程序搭建框架,再编辑模块中的具体参数,养成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习惯。2.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完成“避障寻光”的子程序。“避障寻光”子程序模块的参考程序及对应代码如下图 教学活动3 (三)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分析“追光寻轨”原理。“追光寻轨”是执行“避障寻光”子程序后执行的程序,该子程序要求在发现光源的基础上让机器人朝光线较强的方向行走,直到光线达到一定程度时进入“入轨绕月”子程序,即程序要实现若光线没有达到入轨标志(亮度)时就循环执行追光的动作,否则说明机器人已经到达绕月轨道,程序从循环中退出执行后面的“入轨绕月”子程序。 2.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追光寻轨”的子程序。“追光寻轨”子程序模块的参考程序及对应代码如下图 教学活动4 (四)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分析“入轨绕月”原理。“入轨绕月”是执行“追光寻轨”子程序后执行的程序,该子程序要求机器人在找到轨道的基础上让机器人绕着月球的光源的轨道行走。程序要重复执行追轨的动作。 2.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完成“入轨绕月”的子程序。“入轨绕月”子程序模块的参考程序及对应代码如下图 教学活动5 (五)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在调试程序的时候建议先调试第一个子程序,再调试第二个子程序,……,最后将整个程序合在一起调试 2.实践活动:学生调试程序,教师个别指导。 教学活动6  (六)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老师以“你学到了什么?”的形式提问,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教学活动7  (七)创作天地,巩固提高。编写程序,使机器人能够按照顺时针方向行走的方式实现“绕月飞行”的项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