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61393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卷(二) 语文 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6054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版含,PDF,语文,模拟,适应性
  • cover
2017 年高三语文适应性练习(二)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旧唐书》中曾记载: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 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新唐书》也载宣州宣城郡土贡 有“纸、笔”等物。“宣纸”二字连用,作为一个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出现,始于唐代张彦 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其卷二中云:“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 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所谓“宣纸”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 而是“好事家”“用法蜡之”以后才可用的其他种类的皮纸。这说明:唐代“宣纸”是宣州 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这是以产地而称的“宣纸”。唐代宣州虽有“纸、笔”之贡,但 不能将这种当时的优质纸张与后来的“宣纸”视为等同,因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纸” 之名,但其时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产之纸;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唐代尚 未见有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 纸”就此产生了。 据《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元代至元 26 年,曹大三因避乱率族人迁居小岭。初期 条件十分艰苦,为谋求生计,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 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皖南山区一带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小岭虽为偏远山区,但盛产 优质青檀皮,加上水质、温湿度皆有利于造纸。这一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 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此时,曹氏族人根据社会需求,已开始不断试用 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其中就包括稻草。 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单一原料,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 的纤维较长,单一用它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 润墨性稍逊,写意性不能得到充分展现。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 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这既是适应写意画逐步成为时代潮流的结 果,客观上也缓解了对青檀皮原料的压力,实乃一举两得之事。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 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为原料。 元明之际起,“宣纸”开始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并一直延续至今,产地也由 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也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 皆因无法满足生产“宣纸”的所有条件,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我们今天所谓正 宗“宣纸”,就是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并利用当地独 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流程和独特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生产的,具有润墨性、耐 久性、抗腐性兼具的独特性能,主要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纸张。 (摘编自曹天生《宣纸的前世今生》)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天宝年间,泾县生产的宣纸由于纸质优于各地手工纸张,成为朝廷的独家“贡品”。 B.曹大三等人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后又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 张。 C.稻草是生产书画纸所需的主要原料之一,但不是所有的稻草均可充当宣纸生产的原料。 D.从明清开始起,“宣纸”普遍采用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并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宣纸质地特殊,不是泾县的原料与水质,任何一地的仿宣纸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 B.稻草的纤维较短,增加成纸的绵柔度和书画的润墨效果,因此书画纸以稻草为制作原 料。 C.在宣纸发展历史过程中,它的产地不断扩大,原料加工不断改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