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62868

江苏省2017届高三高考冲刺试题选编(三)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432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试题,江苏省,2017届,高三,高考,冲刺
  • cover
2017年高考冲刺历史学科试题选编(三) 1.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从知识点的角度看,每个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但是在考查内容上加大了难度,在设置选项时,每个选项之间较为模糊,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彻底细化,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细致程度。材料强调是的官僚政治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辨别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A 2.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 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这是一种知识迁移能力,需要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因此,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我们最后高考复习取胜的根本保障。【答案】D 3.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 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 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 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素养—史料运用。以材料为情境设计试题,以能力为立意全面考查学生,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现实性、应用性。尤其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政治因素和历史文献编写者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历史文献记载的客观性,考古发现能够客观地反映历史,从而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同时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二重史料需要相互印证,这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答案】B 4.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 B.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 C.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 D.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及早期维新派。据材料“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和“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多在“落实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整合,将历史知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多方位的延伸、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