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63529

2017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8 城市发展的两大动力 人口与交通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4425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年,高考,地理,考前,大分,专题
    专题8.2 交通 核心突破二 交通 考点一、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速 慢→快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居中 投资大 投资大 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寻求最佳的运输方式。关系如下: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主要影响 地位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影响线路的质量、走向、分布和投资,虽是基础因素,但影响在减弱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经济因素 布局交通运输线合理,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决定性因素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尤为重要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阻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影响逐渐增强,为保障条件 3.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选择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社会、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方便直接联系的地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考点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则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图示如下: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交通与聚落形态变化的关系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 方法一、交通运输线的选择方法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