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社会背诵资料01 1.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局面的形成。 2.“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3.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 6.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7.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中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1*cnjy*com 8.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9.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10.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11.改革,1979年首先在农村开展;开放,1980年,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进。 12.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14.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原则:1.另起炉灶 2.打扫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15.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及相关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1教育网 1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1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8.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19.解决南北问题的方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20.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简称PRED问题,其中关键是人口问题。 21.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的特点。 2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23.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2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6.“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27.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这一新兴产业。21·cn·jy·com 28.“三北”防护林工程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29.实现可持续发展的3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30.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1.《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32.“冷战”政策: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 33.“冷战”的实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 34.铁幕下的国家是指东欧和中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35.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世界性的变化。 36.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是获得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2·1·c·n·j·y 37.“一五”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8.改革开放的意义:使得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9.“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0.( 1).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41.随着综合国力的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