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74284

4.3和4.4 信息的处理、合理用脑 教案(共4课时)

日期:2024-04-2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22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信息,处理,合理,用脑,教案,4课时
  • cover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第一课时) 一、脊髓的功能 教材分析: 主要讲述了人体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在“脊髓的功能”一课中,首先着重通过对脊蛙搔扒反射实验的资料分析,认识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再通过一个小实验,认识脊髓同时还具有传导的功能,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脊髓中的灰质、白质等结构。运用资料分析、实验、观察等活动形式,使学生理解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反射部位,它通过白质中的神经纤维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反射部位———脑相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脊髓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2.初步学会做简单的脊蛙反射实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脊蛙反射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电视剧《我的青春我做主》15集的片段:钱小样的爸爸被其男朋友不小心开车撞倒,导致颈椎骨折,脊髓受损,从而造成高位截瘫。为什么脊髓受损后,就导致高位截瘫了呢?脊髓有什么功能呢? 2.教学过程: (1)学生分析、讨论“搔扒反射”的实验现象,学生得出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 (2)学生分小组完成“被笔尖刺的缩手反射”实验并分析:缩手反射和感觉疼痛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3)请学生分析:《我的青春我做主》15集的片段,钱小样父亲截瘫的原因。同时分析:某人由于车祸不幸使脊髓从胸部折断,结果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 (4)那脊髓具有什么结构呢?进一步认识脊髓中的灰质、白质等结构。强调神经中枢位于灰质中。的教师:哪些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呢?学生举例: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5)由学生的例子,引出非条件反射的概念。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第二课时) 二、条件反射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条件反射的概念和特点。其中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形成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强调条件反射是在后天形成的,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生理活动,注意与非条件反射进行对比教学时突破此知识点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1.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说明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 2.简述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模仿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 4.认识条件反射在人类认知和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教师事先在讲桌底下藏一盘山楂,上课时拿出来让一部分学生吃,然后问其他的学生是不是也有唾液分泌出来,引出条件反射的概念。或者课上教师出示一种水果,如橘子,手里举着向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道:今年刚上市的新橘子,老师刚才吃了一口,你们猜猜怎么了 啊!酸得老师牙都倒了……话锋一转,问学生听了刚才老师的描述,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啊 引出课题:条件反射的形成。 2.教学过程: (1)问: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的“技能卡”,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 (2)用多媒体演示“条件反射的建立—巴甫洛夫的实验”。分析:①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是什么?②分析参与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有哪些?③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哪儿?④条件反射形成后,会不会消失? (3)列表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并分别举例。 (4)分析图片:“吃山楂”“看见山楂”“听见山楂”都分泌唾液的图片。说明:人类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第三课时) 三、脑的功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二册第四章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脑部疾病的相关知识既好奇又迷惑,教师在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