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75217

北师版新版七上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课件(45张)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508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北师版,新版,9课,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 cover
课件45张PPT。 材料一: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目的:在秦国进行变法(改革)。1.根据材料一说明,商鞅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已学知识回顾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内容:奖励耕织(生产)、统一度量衡。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材料四: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4.材料中“乡邑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得益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原因: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战。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军功。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识记、理解) 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识记)老子与《道德经》1.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经》,其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是伟大的思想家1.道法自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出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无为而治,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4.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地运转,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面,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3.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 思想主张:“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2. 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天地万物本性都应遵循自然警告统治这不要为所欲为顺应自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作品:《道德经》。春秋末年楚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老子名片孔子和儒家学说1.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主要思想:“仁”(核心)和“礼”。“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仁 爱人,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 谦让,和谐共处 ———人际关系、道德行为准则礼克己复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社会行为规范礼?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