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材内容分析: A 本课出自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出卷网实验教科书美术绘画系列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材料及质感的表现。 B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绘画中怎样运用材料表达质感(在绘画中质感的表现技法)。 难点:学生通过材料或范画直观感受,运用质感的表现技法创作绘画作品。 3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美术知识学习 出卷网,已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初步技能操作能力,但鉴于班级中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混合,美术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教学难易,但绘画的教学一旦进入空间表现的领域,就意味着学生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来逐步掌握绘画语言表现的图式程序,直至能够将这种图形语言转化为表现自己情感的时候,他们的绘画语言才真正具有了生命力。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绘画诸要素的相关知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应该是将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的时候了如何通过明暗表现画面的虚实?如何表现质感……当这些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方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呈现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思考如何进行写实绘画训练的有效教学的时候了。尽管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不能违背的教学原则是:知识必须经过实践方能转化为技能。因此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在实践中去理解、内化知识,并获得技能。 4 设计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具有空间感、体积感 出卷网和质感的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教材中对常规空间的阐述,以及空间的各种表现方法。接下来,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及教师精辟的讲解和实物触摸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中质感的形成原因,通过教师引导和示范,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多种不同表现空间的绘画方法。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重点理解绘画中不同的质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拓展绘画表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笔触的尝试练习和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中获得绘画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反思与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绘画创作的热情及审美能力。 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A 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画纸,碎布料,树叶,笔,颜料等),B 回顾上节课关于空间的知识并提问A 以学生身上衣服为列,,提问:你喜欢它的原因B 出示(棉花,玻璃杯,贝壳,砖头)四样物品,请四位学生触摸并感受 1 工具为新课做准备2巩固旧知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 1 使学生感受夏天穿纯棉T桖,柔软,舒适,吸汗 2从学生感受和思考出发,切入主题,引发兴趣 学生答问 1学生感受后回答 2 学生回答;材质感受 (软,硬,粗糙,光滑。。。) 三)欣赏感知,自主探究 四)创作表现 C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带给我们不同的质地感受,并揭示课题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 出卷网同。欣赏四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粗糙与光滑)、(寒冷与炎热)。 2画家用不同材料表达不同质感的画面:欣赏《粗麻布与红色》,《受胎告知》《照片复印肌理》等,3 提问:分析作品采用了那些材料和手法? 4 教师小结:.表现质感的方法: a 色彩 b 线条 明暗 c 材料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你们准备的材料尝试制作一张表现材料和质感的作品。 2.要求:分工合作,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 教师用撒盐,色彩平涂,布纹肌理等当堂示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