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77494

29湖心亭看雪教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264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心亭,看雪,教案
  • cover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29.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雪景。   2、导入语:这是一幅什么图?能不能用几个词描述一下这图?同时它让我们想起哪首古诗?唐朝柳宗元的《江雪》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明未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也写了一篇冰清玉洁的雪的文章。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dài的,一起到《湖心亭看雪》!(多媒体出示文章题目) 小知识: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抗州西湖中央,是西湖的三岛之一(另两个是三潭印月和阮公墩)。岛上有亭亦名湖心亭。可谓岛以亭名,亭以岛名。 湖心亭四周绿水环抱,是观赏西湖山色最佳处。在此极目四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不论是月白风清之时,还是山色空濛之际,都 给人以美感。 历来文人墨客游赏湖心亭之后,留下许多珍贵诗文。其中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最为著名。 (图)湖心亭远眺:这是站在湖西岸的“平湖秋月”拍摄的湖心主亭,远处的塔为雷峰塔,不在湖心亭上。 (图)湖心亭上的“湖心亭”:湖心亭是一座宫殿式楼阁,翘角重檐,琉璃瓦顶。亭的四面均为落地长窗。亭外四周围以栏杆,遍植垂柳和四时花木。 (图)湖心亭牌坊。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即选自《陶庵梦忆》。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正音,正确朗读 崇祯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余拿一小船,拥毳cu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 按注释学习加红色的词语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ráo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Ráo:通“桡”,撑(船)。 毳:鸟兽的细毛。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全。 芥:小草,草棍。 译文1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