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86133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检测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1536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反侵略,解析,潮流,民主,中国
  • cover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临川高一检测)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  ) 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封建社会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意思为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故选C项。 答案: C 2.(2016·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解析: 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项;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排除C项;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项。 答案: B 3.(2016·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解析: 根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兰州高一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千,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A.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C.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这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紧扣圣库制度具有空想色彩的绝对平均主义,故选C项。 答案: C 5.(2016·上饶高一检测)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解析: 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因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答案: D 6.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9年”,可排除A、B、D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