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87266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458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六校,协作,2016-2017,学年,高二
  • cover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六月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但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21*cnjy*com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1*cnjy*com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1、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 D.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2、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 B、《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