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895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7516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上册,变迁,海陆,第二,第二章
  • cover
【七年级地理上册】 教学设计 (中山市永宁中学 罗萍波) 课题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的原因。(2)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及板块运动的分析,培养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及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魏格纳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 点 1、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认识大陆漂移的证据。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3、通过“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难 点 利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法、推测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展示“大洲和大洋分布”图:1、复习旧知:请说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2、导入新课: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展示“固定论”与“活动论”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讨论。) 1、读图回答2、讨论发言 巩固旧知,并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沧海桑田 1、设疑:(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什么?(2)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2、组织讨论:教材图2.10———图2.12 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海陆变迁。(2)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2、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图2.10实例———地壳变动图2.11实例———海平面上升图2.12实例———人类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观察、感知、分析的能力 过渡 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海陆的变迁。但在100年前,人们一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是谁突发奇想,提出了地球“活动论”呢?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承上启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1、魏格纳偶然从世界地图上发现了什么,让他产生了大陆漂移的猜想?(学生回答后用动画演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拼合效果,给学生直观感受)2、只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能不能直接说明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3、对魏格纳寻找的“大陆漂移”证据作出合理解释。4、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根据大陆漂移假说推断大西洋和太平洋将来的变化。5、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在寒冷的南极大陆为什么会有煤层”6、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阅读课文回答: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2、思考回答:不能说明,因为有可能是巧合3、读图思考、讨论、回答:相邻大陆的古生物化石、古老地层及动物的分布都具有相似性,说明它们原来曾经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4、观察、思考、推测: 大西洋不断扩张, 太平洋不断缩小5、思考回答:说明南极洲原来的位置不是寒带,曾有茂密的森林,它后来漂移到现在位置,古森林被埋在地下,演变成煤炭。 6、回答:学习魏格纳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研手段。(2)知识迁移、指导实践 析块的运动 1、设疑:(1)大陆为什么会漂移?(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