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0362

30.诗四首 学案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134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首,学案
  • cover
30.诗四首 学习目标 ———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名师讲析 【文学与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_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21·cn·jy·com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21*cnjy*com 王维(公元70l-_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21*cnjy*com 李白(公元701_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之乐,表现作者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是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游山西村》:这首诗通过记游抒情,写出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安静、欢悦的气象,反映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景物描写中寄托着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和世间事物消长的哲理。 2.文章结构 3.对话文本 归园田居(其三) (1)如何理解陶渊明归隐耕田的情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应该如何理解?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使至塞上 (1)王维以怎样的诗笔创造了深远雄浑的画意?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