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0438

8.《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4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 cover
8.《致女儿的信》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 【教法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 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 它是怎样发生 它又怎样成长 ”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思考: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什么是爱情(第1—4段) (5—15)第一次———爱 情 运用童话解读爱情 (16—18)第二次———忠 诚 爱情高于生理需要 (第5—24段) (19—24)第三次———心灵的追念 挚情内含心灵忠诚 总结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第25段) 3、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读推究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课后第二题) (三)品读上帝 问题1、上帝在前两次看到爱情时是什么样的表现?课文中分别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问题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应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么样的表现?读一读,分析一下原因。 总结:上帝是被震撼了,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类的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