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1058

17.《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2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 cover
17.《智取生辰纲》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欣赏小说精巧构思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的明暗两条线索。 2.欣赏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刻画杨志这个封建小军官性格的意义。 【教法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英勇无比。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他们的智慧、谋略又如何呢?让我们在《智取生辰纲》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题: 1.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2.作品介绍 《水浒传》是描写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起义的故事的一本书。其故事盛传的时代,据文学记载是南宋。从赵构开始,宋政权偏安半壁,一贯地投降媚金,重用投降派首领秦桧,杀害主战功臣岳飞及下层主战力量的代表陈东等,使其他主战功臣如韩世忠等不敢复问天下事。至于人民,尤其是沦陷在金人铁蹄下的人民,一面热望“朝廷”抗金,痛心“朝廷”的投降、苟安,荒淫无道;一面以普遍的自发武装对抗金人,反对封建统治者,水浒故事正反映了人民的这种愿望。《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是梁山好汉聚义的开始,也是梁山起义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斗争。它初步打击了以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为梁山聚义打下了基础,因而在《水浒传》一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小说通过对杨志一伙押送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伟大的智慧和力量。 3.智取生辰纲故事背景  故事是由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品送上东京,给他丈人蔡京庆贺生辰而引起的。刘唐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和白胜共八个人决定聚义举事,劫取这笔不义之财,并由吴用画定“轻取”之策略。梁世杰去年这时就曾送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去了,所以今年派杨志押送。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应过武举,梁世杰见他本领高强,升作管军提辖使,这次生辰纲便差他去押送。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叫三名学生起来读课文。 第一名学生从开头读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第二名学生从“杨志却待要回言”读到“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第三名学生从“我且问你”读到结尾。   2、学生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共分三部分。   第一,故事的开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情景。此时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矛盾的焦点是杨志能否如期将生辰纲押送至东京。   第二,故事的高潮与结局。一方面写外部矛盾与内部矛盾双重压力下,杨志中计;另一方面写晁盖等智取生辰纲的经过。   第三,补充交代八条好汉的姓名和用药的秘密。   3、提问: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取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双线在何处交接?   学生讨论、分析后明确:本文的结构特点体现为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等好汉智取生辰纲。两线并行,到课文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